聊城大学学生工作部(处)举办“大学生如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“讲座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的“四个坚持”重要指示,学生工作部(处)下发了《关于开展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山东省校园日活动的通知》,各学院积极利用专题讲座、入学教育、主题班会、知识竞赛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,通过宣传橱窗、黑板报、校园网、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,广泛开展宣传教育。
为切实提高大学生防诈骗能力,掌握防诈骗技能,了解当前网络电信诈骗案发形式及其特点,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,提升风险防范能力,9月14日下午4:30,由学生工作部(处)主办、传媒技术学院承办的“大学生如何防范电信诈骗”讲座在传媒学院演播厅举行。本次活动通过易班平台进行直播,各学院组织分会场观看报告会,在线观看人数达到9000余人。报告会由聊大派出所副所长兼聊大社区民警邢艳蕾主讲,学生工作部(处)副处长刘东莲主持。
邢老师围绕大学生如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进行了详细的讲述,重点为学生介绍了:电信网络诈骗定义、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形势及特点、大学生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、如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、被骗后的补救措施等五个方面。
邢老师指出,电信网络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、网络和短信等方式,编造虚假信息,设置骗局,对受害人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,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。电信网络诈骗具有社会危害、影响性大、挽回损失困难等特点。最后邢老师指出,我们要坚持“十二个凡是”“三不一要”的原则,进行广泛宣传。如果受到诈骗,应第一时间报警,申请撤销转账,保存相关证据并且及时到刑警队或反诈中心制作笔录,最大程度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。
十二个凡是
三不一要
不轻信: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,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、花言巧语,都不要轻易相信,要及时走开,挂掉电话。不回复手机短信,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。
不透露: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、存款、银行卡等情况。巩固好自己防线,不贪图小便宜。有疑问及时拨打110或向亲戚、同事、朋友核实情况。
不转账:不向陌生人汇款、转账,多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。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,汇钱、转账前,要再三核实对方账号,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。
要及时报案: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,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可直接拨打110,并及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,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。
各学院组织学生在教室通过多媒体、手机观看直播,对学生进行防电信诈骗教育,同学们纷纷发表学习感受。
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英其菲同学在观看结束后说:“通过本次直播,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预防诈骗的知识,提高了安全意识,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防范方法,受益匪浅。”
环境与规划学院耿润玉说:“诈骗无处不在,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学会自我保护,擦亮双眼,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社会,加强有关业务学习,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”
材料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振杰说:“邢老师的讲话,让我对网络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帮助我以及同学们更好的去辨识诈骗手段,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预防诈骗的知识,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防范方法,受益匪浅!我们一定要重视安全教育,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,另外还要增强自身心理素质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,一旦出现意外,沉着冷静,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,共同避免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。”
新学期伊始,学生工作部(处)相继安排了“战疫情”、“勤俭节约 光盘行动”、“爱国主义”、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”、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”、“高年级升级教育”、“网络安全教育”等七大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。作为网络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之“大学生防网络诈骗讲座”的举办,丰富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知识、使其了解网络诈骗的典型手段,帮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防网络诈骗技能,提高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。
主讲人简介
邢艳蕾是聊大派出所副所长兼聊大社区民警。由于工作成绩突出,2017年5月,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公安部授予“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”的荣誉称号,她参加公安工作25年,22年工作在基层派出所,当社区民警17年,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,17年来,她扎根聊大,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广大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为他们排忧解难,赢得广大师生的高度信任和认可。